115年,7个故事,华师精神在今夜闪耀!
115年,7个故事
一场展映会
华师身边人讲身边事
让许多人泪流满面的
不仅是在他们身上闪耀的华师精神
更是他们对华师梦、教育梦的不懈努力和坚持
共叙桂子情,同筑华师梦。11月27日晚19:00,第三届“华师故事”展映会在音乐厅举行。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,湖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孔祥恩,洪山区区长林文书,洪山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严湘桃等领导;校领导黄晓玫、赵凌云、彭南生、夏立新、陈厚丰到场观看。展映会以“初心和使命”为主题,用七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华师在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的成果。
作为“求实创新,立德树人”校训、校歌等撰写者之一,原副校长汪文汉是华师历史变迁的见证者。展映会上,他担任起串讲人的角色,解说华师的历史底蕴和美好未来。他说,讲述“华师故事”不仅可以扩大学校影响力,还能让华师精神得以传承,参与讲述,责无旁贷。
采用老电影胶片特效,萃取从1871年文华书院正式开课到2018年近150年之历史画面,大写意式呈现华中师范大学三江汇流、海纳百川的恢宏历程,大特写式讲述贯穿三个世纪的华师故事。
《从昙华林到桂子山》
讲述人:鲁炫辰(华师教师子弟)
华师115年的办学历程是百年中国教育之缩影。伴随着悠扬的音乐,鲁炫辰讲起了从昙华林到桂子山的故事:从昙华林到云南喜洲再到桂子山,从最初自力更生建校园到如今拥有国家级实验室、培养出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,厚重底蕴的办学历程由孩子娓娓道来,传承大抵如此。
《1978,一台电视机的故事》
讲述人:李谟介(退休教师)
1978年,改革开放元年,华师也在春风呼唤中迎来了新的生机。李谟介的故事从一台电视机讲起。彼时,学校承担了“大屏幕电视研制”课题的任务,课题组奋战多年,锲而不舍,终获成功。“说起华师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,就会让我想起邱永喜教授。”时至今日,李谟介依然难以忘却邱永喜教授用一生诠释教育使命的感人事迹。
《雕刻时光》
讲述人:詹艺虹(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) 音乐学院学生
师德高尚,终铸师魂。微型诗剧《雕刻时光》讲述了老师奉献青春、教书育人的故事。音乐学院教师詹艺虹饰演的雕刻师将青春都献给讲台,三尺又三尺,蔓延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,将一个个学生雕刻成“才”,而她依然坚守,不忘育人使命。
《二十年后来相会》
讲述人:符平(社会学院院长)
《二十年后来相会》讲述了社会学院20年间走过的风雨历程路。一个年轻的学科从起步时历尽艰辛到如今终有大成,凭借的是几代学人呕心沥血、不计个人得失的薪火相传。讲述人符平说,他愿意做华师社会学科不弃不离的守望者,不负期许,继续为探索前行的社会学院传承薪火。
《等着你》
讲述人:陈曦、高玉茜、徐佳晨(研究生支教团成员)
简陋的教室、艰苦的生活都没能阻挡研究生支教团前行的脚步。这条支教路一走就是20年,他们把课堂直接开到了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,始终未曾停下“教书育人”的步伐,始终未曾改变“志愿服务”的初心。这是百年华师教育精神的传承,是华师人用教育扶贫服务社会的体现。
《让爱听得见》
讲述人:李桢(2010届校友)武汉市聋哑学校学生(手语讲述)
一个偶然的机会,华师学子李桢接触到了聋哑孩子,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深深打动了他。毕业时,他毅然选择留在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,帮助他们实现音乐梦想。扎根教育事业,李桢甘之如饴。他说,“希望自己一生都可以留在‘花园’里,付出自己的青春,看着‘花朵’茁壮成长,向着太阳。”
《我们的新时代,做纯粹的教育》
讲述人:代晋军(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副教授)
“作为一名教师,做最纯粹的教育就是我融入新时代的最好方式。”代晋军,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。一心扑在教研上,教书育人从不懈怠,在代晋军看来,“我只是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教师,从而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见证者,建设者。”
舞蹈《桂花谣》
表演者:彭姝琳 胡珠明
“小小一株桂花树,静静迎接风和雨,我有一颗忠诚的心,博雅的情怀永不负,一朵朵朴实的花儿,刚毅铸就了我风骨。”华师故事的讲述不会停止,华师精神历久弥新,一代接一代的华师故事也终将汇入校魂,成为桂子山上的缕缕清香。
观看展映会的嘉宾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
老、中、青三代华师人讲述的是40年间桂子山上学科、学者、学子的故事,道出了学校坚持立德树人、弘扬尊师重教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责任和使命。用“华师故事”激发爱校之情,唤起教育初心,不仅为我校推进“双一流”大学建设凝神聚力,也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、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创新之举。
华师故事这么精彩
看看山民们都怎么说吧
一段历史,百听不厌;几个故事,润人心田。一百一十五年,我们从昙华林走向桂子山,从华中地区走向世界各地。核心技术,在这里被攻克;师生佳话,在这里流传。我们,踏过青海的高原,翻过贵州的大山,越过新疆的大漠,又回到武汉的聋哑学校,给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色彩。
我们的名字,叫做华师,我很荣幸成为这万分之一,我的故事,我将在这里书写。
——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18级本科生 陈林鸿
一场永远也说不尽的115年的故事,一段永远也说不尽的华师情感,一段几经搬迁,无数师生共创的辉煌历史,一段从昙华林到桂子山,从西方到东方的文化传承。这是桂子山的历史故事,也是所有华师校友的情感共鸣。
从不满十岁的华师附小的孩子,到白发苍苍年至耄耋的老教授;从华师校园里为学生付出无私奉献的老师,到研究生走进贫困地区的支教团队,再到从热爱舞台到心甘情愿站在角落的舞蹈哥哥,无一不体现着华师人“忠诚博雅,朴实刚毅”的坚定精神。
很荣幸,我从远方赶来,恰巧你们也在。此生不悔入华师,来生还愿华师人。
——文学院 2018级 齐雨霏
没能来到现场的山民们也不用遗憾
小诗悄悄告诉你
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可以收看回播哦
今晚的华师故事
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
更多的温暖与感动
让我们一起期待
明晚的教师专场
【推荐阅读】
让华师人依依不舍的,是停伙前沁园春最后的温暖
等待了一年!2018华师故事终于要开讲了!
桂子清音丨叮咚!您有一封阅读的情书等待查收
未来可期!华中师大开放办学“三步走” ,打造“大学+城市”示范样本
这项关乎全体师范生前途的工作,华中师大正在全力推进!
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
责任编辑:曹世生 王雨欣 盛为
图片来源:摄影组
文字记者:郝日虹 任静
投稿邮箱:huadaguanwei@163.com
欢迎大家积极来稿
今天,让我们为华师故事
点999个赞☟